为切身感悟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发展,进一步探索科技助农、教育兴农的实践路径,助力乡村振兴,近期,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“智汇乡土,科教振兴”暑期实践团队深入阆中市江南街道开展科教兴农实践调研活动。
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、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房舍、一面面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和一块块生机勃勃的土地,这是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美景。实践团队成员们在阆中市田公社区对口帮扶基地分组展开调研,走访当地居民、采访基础工作人员,细致了解当地农业技术、生态保护、村民生活质量、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相关情况。
在田公社区监委会主任、纪检员牛兴俊的带领下,实践团队参观了佘家沟李子产业园。放眼望去,连绵成片的李子树错落有致,结出个个硕大的果实。
去年,阆中深入推进“3+3+3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,着力推进农业园区产业发展,基础设施、农业科技项目建设,每一块田地都经过精心规划,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着勃勃生机。高标准农田、农产品产业园、撂荒地托管、村办企业,一桩桩创新举措取得丰硕成果,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,在这座千年古城开花结果。
“这条路是西华师范大学援建的产业路,有了它,果农的产品能够在段时间内运出去了,销量也就有了保证。”牛兴俊介绍到。这条路宽阔平坦,像一支树丫坐落在产业园中,将一片片果园链接起来。
“有了政府和学校的帮助,我们的李子有了出路,损失较以前少了很多。”村民们一边说,一边竖起了大拇指。“这些举措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,增加了收入来源,更重要的是,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。”
在当地政府和西华师范大学的推动下,集体经济“壮”起来了,村民腰包“鼓”起来了。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徐徐展开。
随后,实践团队来到了高标准农田。在江南街道的高标准农田上,一片片茁壮的绿色稻田在阳光下闪烁耀眼,昔日地块零散、产出低下的“望天田”变成了成方连片、效益增加的高产田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。通过实地调研,实践团队成员们了解到,这一年来,阆中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,夯实农业基础,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山水蔚然渡春秋,振乡兴业在阆中。未来几天,团队成员将继续通过现场观察、采访调查、志愿服务、知识宣讲等方式深入调研,进一步推进科教助农、乡村振兴。团队期盼着发掘更多乡村的振兴故事,将继续沿着时代昂扬向上的轨迹出发,逐梦乡村振兴,用热血点缀青春。(通讯员 黄芷若)